
#愛珊在議會 #庇護工場
《我們要提供的不只是工作,而是一條能夠走向未來的路》
「 #庇護工場」的設立,是要幫助無法立即進入一般職場的身心障礙朋友,透過輔導或是訓練,穩定他們的收入之後讓他們有信心可以進入職場,但是這樣的「保護」是否變成了一種「溫柔的隔離」?
根據統計,目前台中市大約有13萬名身心障礙朋友,其中具備勞動能力者約有6萬人,但目前台中市內僅約8處 #庇護工場,庇護員工約126人,占比相當有限,是否足以支撐整體的身障就業網路?而且庇護工場多存在薪資與勞動條件不透明的問題,根據勞保資料顯示,多數庇護員工薪資偏低,僅6,000至16,000元之間,對於庇護員工的產能、努力與報酬,是無法給予明確量化與有效反饋的。
另外,庇護工場的工作內容多是低技術力、高重複性的包裝、清潔等工作,雖然穩定,但就業形態過於單一,難以讓身心障礙朋友在職涯上有長遠發展或是向上流動的機會,應該要嘗試導入更多元的產業與職類,例如電腦設計、社群經營、數位行銷等,以發展年輕身障者的潛力!身障朋友需要的不是「庇護」,而是一個被信任的舞台!
對此,勞工局局長林淑媛說明,庇護工場的功能在藉由提供訓練計劃,給無法立即進入一般職場的身心障礙者體驗職場生態的機會,進行就業能力強化;目前庇護員工大部分都是智能障礙者,工作年資從3個月到14年不等;另外,庇護工場薪資是以當年最低基本工資乘以產能核薪分數,也提供績效獎勵與員工福利旅遊的制度,目前8家庇護工場有7家是社福機構,只有1家是事業單位,政府也積極鼓勵民間企業投入庇護就業的推動工作,以分割產線或是成立關係企業以幫助更多身心障礙者回到職場也能增加就業多樣性。
愛珊建議市府應更積極扮演資源媒合平台的角色,宣導並協助社福團體、民間企業轉型為「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兼具公益與營利雙重目標,能以永續的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以台北的勝利基金會為例,在近年轉型為社會企業後,積極拓展多元職種,成功協助身心障礙者銜接更適合的工作產線,展現良好成效,值得市府參考。
#台中市議員邱愛珊
#讓愛傳出去 💕